有爱 有未来
——家访与青年教师自身成长
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 赵琰
本次家访和以往有些不同,家访的这些孩子并不是我任教的学生,所以事先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抓紧时间联系学生和家长,保证家访顺利进行。
家访的路途很曲折,孩子们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大多住在城中村,他们所描述的家庭地址使得我这个方向感本来就很差的人更加迷茫。“陶埂上”“许屋村”“劳动路66号”“木渎金山浜”,这些地名让我慌了手脚,怎么找?开着电动车,一路询问,总算知道了“许屋村”的方位。一到村口,眼前是一片高矮不一的房子,路是石板路,坑坑洼洼,旁边杂草丛生,垃圾桶边苍蝇到处乱飞,还时不时地飘来一股股臭味。小可的家在“2组1号”,如果挨家挨户地找下去,实在是浪费时间,于是我打通了小可家长的手机,让小可出来接我。过了几分钟,我欣喜地看见了小可,小可穿着拖鞋,很羞涩地喊了声“老师好”,于是我推着电动车,跟着小可来到了她的家。小可的家在小巷深处,巷子窄得只够两人并排走,前后都是房子,地面有很多积水还伴有恶臭。家长听到声音后立刻起身到门口迎接,一进门就热情地招呼我,给我搬来小板凳,我的到来让她有些不好意思,家长的第一句话是:“家里太小,老师,你坐。”
这间出租屋只有十几个平方,摆了两张床以后显得有些拥挤,平时一家四口的生活就全在这度过了,家中甚至连一张写字台也没有,小可平时写作业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小可的父亲是货车司机,家里的经济收入全靠父亲,母亲做一些针线活贴补家用,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一个月的收入全部加起来3000元不到,生活过得有些拮据。
当我看到眼前的这一切,真心觉得孩子很不容易,和城市的孩子相比,生活条件的艰苦使得他们早早学会了独立。小可的妈妈告诉我,小可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还得替他们照看弟弟,有时甚至还要煮饭、烧菜。小可的小学成绩平平,性格内向,不擅长和同学交流,作为家长的她希望女儿能在初中好好学习,中考考出好成绩,上一所理想的学校。她和她爸爸没有文化,不知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女儿,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对自己孩子最亲的人,希望老师能帮小可一把,让小可将来能有出息。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从家长的眼神中读到无限的期盼,听完小可妈妈的一番话,我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苏州市的一些教育政策向小可妈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且请她相信,有了小可的努力和老师的负责,小可一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可也表示自己会刻苦学习,听老师的话,不让父母担心。
临走时,家长将我送出弄堂,生怕我迷路,又跟在电动车后跑了一段,为我指路。当我离开无意再次回头时,我发现小可还站在路上目送我离去。多么纯真的孩子!多么朴实的家长!骑着电动车我又驶向下一位孩子的家,从城南到城北,顶着烈日,路途遥远。虽然辛苦,可是家长的热情和孩子的纯真着实让我感动。夏天的天气捉摸不定,回来时遇上一阵大雨,我在城郊的马路上穿梭,泥水不断地飞溅,全身湿透,回到家中已是下午六点,整整五个小时的家访让我印象深刻。
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家长之间心灵的距离,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艰辛,更让我看到了孩子们闪光的一面。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对孩子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老师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访可以培养我们青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关系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和民族未来的事业,有爱才能有美好未来。